3)第59章 第五十九章_我和四爷互穿后[清穿]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哥身体要受苦为计时标准,少说有十天半个月。

  好消息是这段时间自己能休闲放松,但也从侧面验证令人不爽的一点。

  哪怕出了国境,两人的灵魂牵绊也不曾停止,地理距离阻止不了互穿。

  独善其身的自由是别想了,只能期盼某天四阿哥与武氏都能无限制地出入京城。

  不过,武拂衣很快就调整了心情。祸福相依,她从不贪求把好事全都占了。

  这段休闲时间,也不会颓废到无所事事,不妨寻一件趣事。从胤禛的那一堆吐槽式批注中获得了一二灵感。

  胤禛提出问题,有没有什么能准确定位船只位置

  虽然gs导航尚且遥不可及,但在这个时代并非别无他法。

  经度与纬度,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确定它们的数值。

  有经验的海员白天观测太阳,晚上观察北极星就能通过高度与夹角换算推测出纬度。如果认为这样得出的纬度不够精准,还可以利用象限仪。

  这种观测纬度的象限仪,据说最早出现与古希腊时期。

  武拂衣在京城钦天监里也看到过实物。

  康熙十几岁年轻的时候,他在南怀仁的辅助下制造出来象限仪。据说这东西的制作初衷,是用来辅助计算火炮的射击精密角度。

  用到海船上的象限仪就更进一步。

  十六世纪末,英吉利人,约翰戴维斯搞出了竿式投影仪。不必再直视太阳,通过观测影子就能计算纬度。

  然而,纬度易得,经度难测。

  从大航海时代开启至今,仍旧没有一款精密经度测量工具。

  武拂衣在松江府不只拆了一艘船,也询问过经常出海的船员们,如今他们怎么定位经度。

  虽然大清的船员们没怎么听闻经度这个专业词汇,但也知道东南西北的不同方向行驶。

  目前由于没有经度测量仪器,主要还是根据海图与控制航速来确定方位。

  老海员掌舵时能凭手感,大概知道手速多少,能会开出多远的距离。新海员吃不准速度,就通过在海中放绳结长度来计算走得快慢,但是这种估算都不精准。

  如果这一条航线没有前人留下的海图,未免迷失方位,最好就是顺着同一纬度行驶。地球是圆的,理论上绕一圈总能回来。

  理论,毕竟只是理论。

  航海过程中,天气变化引发的突发状况其实才是常态,一时半刻偏离航线是常有的。

  因此,想要实现航海相对安全,经度测量刻不容缓。

  武拂衣决定,航海钟可以搞起来了。

  这东西的原理对于后世学过地理的学生都不算难懂。

  地球自转一周是360°,耗时24小时。也就是说经度每隔15°,地方时差相差1小时。

  假设知道某地是上午八点,而京城是上午七点,则能知道某地在京城东边,经度相差15°。

  一个人身某地可以通过太阳或星辰估算当地时间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z20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